第(1/3)页 冬,京城。 办公室里,茶香袅袅,和窗外的寒雪仿佛两个世界。 雷军坐在沙发上,姿态恭敬却也不失企业家的从容。 “雷军.你考虑过让小米进军新能源车市场么?”老人看似随意地问道。 当话题被引向那个风口时,雷军谨慎地斟酌着用词。 “.目前暂时没有这个计划。 您是了解的,我们小米的核心战略仍是手机与AIoT生态的深度融合,如今正处在巩固世界第一份额的关键时期,苹果依旧是世界科技巨头,此时小米若分散精力,只怕会事倍功半.” 雷军不知道想起什么,话锋一转:“不过,若论京城里谁最适合扛起造车这面旗,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或许” 他这一次的灵机一动,也仅仅是一动,话还未说完,就被老人微笑着抬手拦下了。 “我知道你想说谁。”老人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悉一切,“这件事,不急于一时,你可以回去,慢慢考虑,先这样吧。” 送走雷军后,办公室内恢复了安静。 老人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冬意渐浓的城市,轻轻叹了口气。 一直静立一旁的秘书,隐隐知道领导为何对新能源汽车这块棋盘如此执着。 传统经济几大引擎之一的房地产即将放缓转速,这在他们这个层级已不是秘密。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旧引擎即将熄灭前,点燃一个新的、足够强大的引擎,驱动这架庞大的机器继续前行。 而新能源汽车,正是上面选中的方向。 其实,京城在很早以前就布下了一枚棋子——北汽新能源。 它成立于2009年,由北汽集团发起并控股,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率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 也是在同年,《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出台,以千亿计的新能源补贴时代正式开启。 背靠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堪称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尖子生”,占尽天时与地利。 随后,通过与京城多家出租车公司签署供货合同,成功切入B端市场,再得“人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