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去年的一份销量统计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的电动车不仅占据了全国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的近五分之一,更是以年销破十万台的成绩,超越了全球巨头特斯拉,成为国内销冠。 这一数据,是如今许多风光无两的新势力车企都未能企及的高度。 秘书心中存着一丝不解。为何领导之前探询过彼岸陈默的口风,今日又来问小米的雷军? 老人自有他的判断。 在他眼中,北汽过度依赖B端市场,虽能一时繁盛,却并非长久之计。 未来更广阔的天地,必然在于真刀真枪的C端市场。 一旦离开政策的温室,去面对消费者的残酷选择,北汽这温室内的花朵能否经受住风雨? 他持悲观态度。 尤其是前不久那条被沪市特意引入的“鲶鱼”——特斯拉,绝非温顺之辈。 你视它为搅活市场的工具,它或许想的是成为这片海域的主宰。 沪市引进它,固然能带来税收和就业,但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新能源企业行业发展至今,对于华夏造车新势力而言,是一个残酷的“分化点”和“交付元年”。行业从此前几年的“融资讲故事”,转向了“量产、交付、活下去”的硬仗。 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的耐心,开始接受冰冷数据的考验,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梯队分化。 目前,民营阵营的第一梯队已然显现: 蔚来已在9月赴美上市,并凭借ES8、ES6累计交付超过1万辆; 理想在10月发布了独创增程式路线的理想ONE; 小鹏也在这个月上市,计划交付其首款车型G3。其后,还有威马、哪吒等品牌紧追不舍。 但在老人看来,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与即将到来的国际巨鳄和产业变革相比,这股力量仍显单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必须未雨绸缪。 他思来想去,京城里既有能力、又有魄力接下这个时代任务的,唯有彼岸和小米。 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它们过往数年的战绩证明,它们不是一般的“能打”,而是在尸山血海的残酷市场中,真正杀出来的王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