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吕布心动吗?多少有点。 有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争名逐利本就是刻在每一个人骨子里的本能。 但,有些教训过于深刻,经历过一次便足以铭记一生。 年少轻狂时不知名与义何物。 只当凭他盖世武艺便该良禽择木,换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可他杀了丁原而投董卓,又得到了什么? 身为都亭侯而常年充任董卓身边护卫,空有勋爵而不得兵权,并州老营在各方刻意打压之下,过得还不如乞丐。 共事者惧他武艺,虽不当面议论,但每每撞见,对方眼神中不经意间流出的不齿之色,无时无刻不在深深刺痛着吕布。 董卓与他名为父子,实则防备之甚,说是仇寇亦不为过。 天下视他为卑鄙小人,便是武艺无双,虎牢关下还不是被那黑厮张飞骂作‘三姓家奴’? 然而那陈贼呢? 卑鄙无耻、手段下作、脸皮厚过城墙,但见人鄙视过他的人品,却从未见人鄙视过他的为人。 为何? 以前吕布不懂,经历得多了后,慢慢也懂了一些。 ‘忠义为本’是因为试错代价太高,身为人主没人会信任一个背主贰臣,即便强如董卓,亦怕自己成为下一个丁原,何况旁人乎? 以前吕布没得选。 他置身泥沼,逃不脱,爬不出,随着父子矛盾日益激化,最终鱼死网破恐成必然。 甚至有时候吕布都在想,若他未诛丁原而投董卓... 今时不同往日。 他在长安吃得好,睡得香。 要钱不缺,要色不缺,要权不缺,要前途也不缺。 甚至只要抱紧贼船,还能洗刷背主恶名而为汉室忠良。 阴差阳错之下,又获董卓信任,引西凉精锐之最充任前营将,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此,他会稀罕那不足二州之地的劳什子大仲皇帝许的大将军、万户侯吗? 若他再行背主之事,又该以何面目面对并州老营的兄弟们? 再看杨宏,只觉得这人可怜罢了。 一只坐井观天不知天之大的...短视蜱虫,大言不惭敢称大仲尚书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