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曹操敲敲桌案重复一遍:“为父欲挟利刃,行刺国贼。” 这下轮到陈丛懵逼了。 咋还整上命题作文了? 哪样刺董不是刺董,非得揣把破匕首跟人玩命? “岳父觉得美人计不可行?” “可行。”曹操点头表示认同。 “那....” 曹操笑笑:“若董卓身死,子宁可有妙计,据洛阳以御三十万西凉乱兵?” 陈丛答:“招降、安抚。” 曹操复问:“若子宁手握雄兵三十万,可会降?” 陈丛沉默了。 他很想说会,但太离谱,实在说不出口。 后世各种资料告诉他,是王允膨胀,过度打压凉人,最终一通瞎逼操作玩死了自己。 现在想来,压根不是那么回事。 别说他不许凉人投降了。便是他许,李傕郭汜当真会投降? 按照当时情形。 反攻长安就能称王称霸,谁又愿意夹着尾巴当孙子。 不对啊? 那曹操揣把破刀找董卓拼命结果也是一样的。 只要董卓一死,曹操也没办法面对三十万西凉乱兵的怒火。 陈丛突然瞪大了眼睛。 所以.... 刺董成功的王允自缚于阵前,骨灰都被人扬了。 刺董失败的曹操屁事没有,跑回陈留赚足了声望? 是了,美人计而已,没道理王允想得到曹操就想不到。 区别无非是:王允是真想弄死董卓,曹操只是借个名望。 “看来子宁是听懂了。” 陈丛确实听懂了,也悟了。 奇谋巧计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完全照抄别人的成功经验,只会是照猫画虎反类犬,刻鹄不成反类鹜。 所谓的先知先觉,也不过是窥得史料只言片语,就以为纵观全局的乱嗨罢了。 历史的面纱太厚。 如果不是曹操亲口说出来,即便他身处在历史维度中,一样看不清楚。 很多事,真的只有天知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