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一财经、财新网等专业财经媒体则对与会企业领袖的发言进行了深度解读。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些报道中频繁出现了雷军、小马哥、陈默等科技先锋的名字和观点,却唯独缺少了某位原本应是焦点的人物。 主流媒体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都在谨慎地观望风向,无人敢在此时贸然抢跑,为了流量而冒险。 他们才是最敏感的一群人。 而那些起初未能参透陈默为何“偃旗息鼓”的媒体人,此刻也终于回过味来。 老马或者说蚂蚁不容乐观 就在大会闭幕的当晚。 老马连夜赶回杭州总部,与背后的集团成员紧急磋商,意图效仿滴滴,谋求釜底抽薪之策。 与此同时,京城,一场将影响深远的巅峰议事,正在进行。 “.这是陈默原本今天下午发言的底稿,大家可以看一下。” 几位重量级人物依次接过那份薄薄的文件,随着目光逐行扫过,每个人的脸上都逐渐浮现出难以置信的震惊,甚至夹杂着一丝后怕。 稿件的标题并无出奇,但内容却如出鞘利剑,寒光逼人: 「.首先,我们要要警惕一种“点石成金”的思维。 用几十亿美元资本金,通过‘点石成金术’撬动三千亿美元放贷规模——这种百倍杠杆的疯狂操作,连华尔街最贪婪的投机大鳄都要甘拜下风。 当年雷曼兄弟不过用三十倍杠杆就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可想而知,敢玩出百倍杠杆死亡游戏的人,是何等胆大包天。 所有自称能点石成金的江湖术士都是骗子,这种‘点债成金’的戏法,本质上与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十八世纪英国南海骗局一脉相承。 甚至跟这些先例比起来,人家起码还有花朵或地盘作为载体,而我们面对的,可能只是纯粹的数字游戏和风险转嫁。 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并非源于它不够创新、不够庞大,恰恰源于它对冰山(规则)的傲慢与漠视。 其次,我们要戳穿一种‘普惠’外衣下的‘高利贷’本质。 有人喜欢高谈阔论‘绿色’、‘普惠’、‘可持续’,喜欢标榜自己服务了千万小微企业和普通用户。动不动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挂在嘴边,听起来非常高尚。 但让我们脱下这件华美外衣,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 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法,将规模指数级放大,利益层层加码,而风险却一层层打包、转移,最终让整个社会体系来承担终极风险,而自己则坐收最丰厚的‘过路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