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好久没有听到这种反问了,这其中隐藏着非常不好的信号。 胡少宇身体前倾,目光锐利地盯住对方: “陈剑,你也是公司的老人了,怎么思维还这么僵化? 总是技术思维,不考虑业务实际?公司养着技术团队是解决业务问题的,不是让你们来给我抱怨困难的!” 陈剑感到一股血涌上头顶,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专业态度: 一股热血冲上头顶,陈剑还是强压情绪,保持专业语气回应: “以目前这个需求量压缩到四周,阉割的是单元测试的时间,这会导致线上BUG率很可能会飙升。 光是安全测试和回归测试就需要整整一周! 强行压缩周期,会埋下巨大隐患——正因为我们在医疗行业,系统一旦出问题,轻则问诊中断,重则影响医患安全。 老大,这事关重大啊!”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产品经理本能地想点头,却猛地克制住了——在这个位置上,她不能这么做。 胡少宇心里清楚陈剑说得在理,但很多时候,职场不是讲对错的地方。 多年来,排期就像一场博弈:下属总会“坐地起价”,而她习惯先“砍一刀”。 她深知人性的惰性——评估任务时,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留出余地。 积少成多,这就额外给公司带来原本不需要的成本支出。 她必须打破这种惯性。有时砍三分之一,最狠时甚至对半砍。 事实证明,上线后虽然有些小问题,却实打实省下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而且正因为有这些问题,可以让拿来说事,毕竟影响员工们年终的绩效。 在这个残酷的商业世界,这就是内外管理的学问。 前两个月,彼岸工作组入驻,朝九晚五、加班付费。 碍于对方势力,她硬生生忍了两个月——天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好不容易送走彼岸,她却发觉团队越来越难管。 所以她故意不关会议室门,明知对方有理仍要坚持压工期——这已经不是技术和业务上的问题,而是更高层面的服从性测试。 即便最终是错的,但只要是她说的,就必须是对。 真出了事,大不了找理由让陈剑背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