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暗战-《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2/3)页
“佐藤君慎言,这样的话如果被那些年轻人听到。很可能当场引发搏斗,昨天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个酒后失言的醉汉被几名激动的年轻人活活打死,警察都没管。就因为说了一句‘美国人滚出去’”桥口低声劝道。
喝了一杯后的佐藤看来很愿意和不错的老板多说几句:“这很正常,军队里也经常发生这种事,反对美国干涉的人被支持者彻底压制,到处都是为美国帮忙而欢呼的人群,难道就没有人理智的分析一下这样做的后果?难道就没有人勇敢的站出来为日本的命运抗争?”
这件事桥口了解的比这位佐藤大尉还多。尽管佐藤在日本陆军情报部任职。丢失满洲后,投靠华国和反对华国这两方势力的争斗达到顶峰,这种争论蔓延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最后甚至差点演变为内战。那个时候到处都能看到日本平民、武士、浪人挥舞着竹刀互砍,驻扎在各地的军队频繁调动。眼看就要爆发内战时,刚刚登基的大正天皇出手制止了这场骚乱,明确表示支持反对华国一方。
这让主张投靠华国一方的势力迅速失去了平民的支持,天皇在民众中的影响力超过其他,有了天皇的支持,日本社会才稳定下来。
不过思想初步统一只是个开始,另一个挑战很快来临,由于资源大部分倾斜在军队上,导致国内物资供应极端紧缺,大城市的大米供应链断裂,农村的农田因为征兵导致劳动力不足、因为高额赋税导致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减产,又找不到外部购买渠道(也没钱买)。
1906年的九月份日本各大城市爆发“米骚动”,饥饿的人群为了自己的生存权利终于无法忍受,聚集起来冲击各大粮店和政府粮食仓库。初步统计整个日本共有三百万人参加了这次“米骚动”,日本陆军出动三万士兵、打死打伤六万多平民才平息此次骚动,但还是治标不治本。
原来的主子英国人自顾不暇,再也不想涉足远东这块伤心地,日本的出路惟有寻找新的主子。正好美国人为了对抗华国在太平洋的扩张积极扩充兵力,在丢失菲律宾后急于在远东寻找制约华国的棋子,两国一拍即合,就像流氓碰上野鸡般结合在一起。
美国人不但提供粮食缓解日本的粮荒,还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军事装备支持等等,很短的时间里就填补了英国人离开日本后的空缺,并渗透到日本的方方面面,日本俨然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海外省份。
再说美国,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出卖菲律宾群岛给华国,以换取战后美国财团在华国的贸易份额。不料这个消息被美国民众知晓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反对的浪潮,对外奉行门罗主义的罗斯福总统竟然轻易出卖好不容易得到的海外领土,这让美国人民难以容忍。
当年发生的另一件事让罗斯福雪上加霜,一艘前往天津的货轮因为拒绝华国海军的阻拦被击沉,虽然货轮上装载的都是土豆、小麦等廉价货物,却激起了正处于敏感时期的美国民众的愤怒,要求罗斯福下台的呼声持续了半个多月。
民主党趁机发难,联合没有对华贸易份额分配中获得利益的财团,裹挟民意猛烈攻击共和党和罗斯福,并在国会中发起对罗斯福总统的弹劾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