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着尼古拉大公离去的背影,朱可夫不自然的皱了皱眉头。他本人对于尼古拉大公是感激的,毕竟是尼古拉大公将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步兵师师长一路晋升到了如今的位置上。但是作为一名军人来说,朱可夫对于尼古拉大公这些老头子们没有一丝的好感。 实际上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的俄军新锐军官们跟上了世界军事改革的潮流,他们提出应当紧紧跟随明军的变化,对军队进行机械化改革同时大力加强对空军的投入力度。实际上这也是此时参战的各个强国的通用做法,紧跟明军的脚步。 但是,当时的俄军被像是尼古拉大公这样的六七十岁甚至于还有八十岁的老头子们牢牢掌握着。他们固执的坚持自己的那一套上个世纪的过时作战理论。无谓的将原本就不多的资源用在了炮兵,边境防线以及海军的身上。 老家伙们认为明军的强大就在于其强大的,无坚不摧的炮兵力量。所以他们也大规模的建设炮兵部队试图与明军对抗。 但是以俄国的国力能够与明国相提并论吗?双方之间的差距已经是代沟了。哪怕俄国人将所有的国力都投入到炮兵的建设上也绝对跟不上明军的节奏。战争爆发之后也证实了这一diǎn,俄国的炮兵部队几乎完全被明军的炮兵以及陆航所压制。战前编组的俄军炮兵现在几乎早已经全军覆没。 死死抱着堑壕战不放的老家伙们在建设炮兵的同时还醉心于构建与明军实际控制线附近修建大量的防御工事。数不清的钢筋水泥和大量的金钱人力物力都被消耗在了漫长的防线上。其中这些防线在修建的时候还充斥着腐.败和贪.污。原本就是无用的投入在遭遇豆腐渣工程之后就更加失败了。这些所谓的坚固防线在开战之后面对着明军装甲部队的突破包抄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巨大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或者是变成了在美国银行之中的存款。(未完待续。) ps: ps:感谢书友瘦瘦、店长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半面君的o的打赏支持。感谢所有为辉煌之世diǎn击,投票,打赏,订阅,收藏的朋友们。感谢大家的支持。 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