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松木撒盐-《天下珍玩》


    第(2/3)页

    “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很久没有见到他了。你是不是把他想成比我还老的老头了?技术高未必年纪大,他比我小得多,二十多年前,他还只是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我那时候已经四十多了。”鬼叔开始了回忆。

    人上了年纪,就特别喜欢回忆,尤其是回忆这种让自己仰视的人物。唐易没有打断鬼叔,鬼叔也没有刹住车。

    “二十多年前,古玩收藏开始升温,市场上开始出现仿品,不过仿得没有现在这么精,高仿是少之又少。我从小跟着父亲学了一些制作陶瓷的技术,本来在瓷器厂上班,但是瓷器厂做的都是工艺品和日用品,利润薄。我是个普通工人,工作很累,赚得又少,所以工作热情渐渐没了,偷偷在瓷都的古玩市场干起了‘杀猪的’。”

    所谓“杀猪的”,就是二道贩子,而且不是正买正卖的二道贩子,有点儿江湖骗子的意思。比如,住在古玩市场附近的小旅馆里,从市场上找打算买东西的棒槌到小旅馆看货,注意,这时候看得是真货,但是要价奇高。谈价儿僵持的时候,就把东西收起来,放进柜子或者床底。

    这时候,有个托儿进来,声称就要这样的货。这时候从同一个柜子或者床底拿出来的,就是仿品了。托儿开始讲价,讲的时候往往会说这货好卖,能赚多少钱,讲到一半突然有人找或者找个由头离去。

    这时候买主就会试图再讲价,最终,“杀猪的”会痛心疾首以不高的价格卖出,仿品卖出,钱赚到手。那时候,这样的局就算很好的局了,鬼叔因此也赚了一些钱。

    “就在那时候,陶瓷厂新来了一个技工,姓罗,三十岁左右,一口京片子,手底下的活儿那叫漂亮,指点工人的技术深入浅出,很受大家欢迎。当时我一门心思想赚钱,对厂子里的事儿不太上心,但是无意中和罗工聊过几次,发现他的古玩水平也很高,于是我就动了些念头。”

    “他年纪不大,却很喜欢喝酒,而且常喝醉。有一天我买了猪头肉,花生米,豆腐干,拎着一瓶好酒,去了他的宿舍。酒喝得差不多了,我就问他,会不会做高仿瓷,结果他就说出了你刚才说出的那句话:做高仿瓷,本身是在传承古代艺术,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

    “他虽然喝了不少,但是看出了我的歪心思,说不要企图这样赚钱,就算是做高仿瓷,也要对买主说明是高仿而非古玩。我一听,心想看来想让他帮忙发财是不行了,便曲线救国,提出让他教我做高仿瓷。”

    鬼叔的讲述,平实而又有滋有味,“他却说,我的年纪比他大,收徒不合适。”

    “我一听傻了,心想,你是厂子里技工,我也是工人,跟着你学点儿技术,说什么拜师啊,都九十年代了,扯什么古代封建那一套?于是便说,只是学点儿技术,用不着倾囊相授。但是他仍旧说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