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脱节-《重生八零:娇妻有点辣》


    第(2/3)页

    不知不觉,沈老三家的面粉小作坊,也加工了一年时间了。

    当初在爷爷沈大农的帮助下,小作坊有了第一单生意,是老战友的堂侄,在南城开了一家拉面馆,这也是沈老三家较为稳定的老顾客。

    慢慢地发展到周边的大小菜场,以价廉物美的品质吸引了不少客人,一般都是些摊主,需要的面粉多,送一次就能用好几天,很少卖个人。

    南城的百姓有个传统,逢年过节都会赶庙会,就是几个村子联合,在某块相对宽敞的地方摆摊,聚集,一般会持续三到四天。

    有的原本就是商贩,从城镇搬来,有的则是趁人多去卖些自家种的特产,山货,赚些零花钱。

    沈老三家的两口子更是牢牢地逮着庙会的机会,逢一场赶一场,过大节的时候庙会更热闹些,人也多,庙会能延长到五至六天,生意好的话,沈家两口子就会分上、下午赶两场来回跑。

    用五柳村村民的原话讲,这两口子自从办了面粉小作坊,就跟村里人脱节了!

    沈建业晚饭后也不会再串门溜达,偶尔路上碰见,给沈建业递烟,想唠唠嗑,沈建业也只是笑笑说自己戒了,然后匆匆忙忙地过去,不是拉着一车小麦回家加工,就是拉着做好的面粉赶去送。

    原本一年赶着种两稻,火急火燎,忙得焦头烂额,现在沈老三家只种早稻,宁可空着两亩田。

    晴嫂看着沈老三家空着的田心疼,上门去劝陈玉林和沈建业,好歹去种些什么,总不能这么荒着,但是登门以后,话都没机会说上两句!

    这两口子手忙脚乱,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地方送货,哪里顾得上荒的那两亩田,陈玉林能固定抽出时间去种那几轮蔬菜已经不错了。

    两口子觉得早稻就够了,保证一家人能吃一年就成,也不想粮食多余剩下,就连面粉加工需要的小麦,按理来说也能自己种,但量一大,陈玉林和沈建业两双手就顶不了多少作用,发现还是现成买来的划算。

    以前觉得时间真是不值钱,基本上花在田地里,拔不完草,种不完的地,浇不完的水,奇怪的是永远也瞧不见收益,积蓄好不容易攒到四位数,等孩子开学,学费一交,啥也不剩,家里开支都吃紧。

    后来发现有文化是真的好,闺女随口一提的建议,真的改变了沈老三家的经济状况,省得不仅仅是农业税,关键是有钱赚。
    第(2/3)页